English

冯振心的治学精神与学术思想

1998-02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党玉敏 我有话说

冯振心先生,名振,号“自然室主人”,1927年至1949年,一直担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务长兼代理校长,其间还兼任江苏教育学院、正风文学院、上海暨南大学、大夏大学、交通大学和无锡江南大学教授;建国后先后在广西大学、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。冯先生诞生于1897年,卒于1983年。

冯振心先生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,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,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,素有“广西才子”之称。

冯先生读书、著作、执教都十分严肃、认真、对自己、对学生要求都很严格。他在《冯振小传》中写道:“平生读书,好首尾无间,一字不轻放过,或随手校勘,丹黄遍其上。”他常常教育学生,读书最忌囫囵吞枣,对所学过的辞章、义理要反复推敲、琢磨,力求理解,融会贯通,使之成为系统的知识。

冯先生从事国学研究、教学和文学创作,很强调“知”和“能””。他认为,作为一名文学教育工作者,知是主要的,因为只有知才能像木匠一样示人以规矩,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好知识。

冯先生从事教育工作68年,长期研究和讲授诸子,不仅义理熟习,阐释深刻,见解独到,而且善于运用逻辑方法,立说讲解,深受学生欢迎。冯先生长期在各高校讲授文字学,对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及清代训诂学研究笃深。他研究《说文》,博采众家之长,融冶成自己的见解。

冯先生对诗词的研究、教学、评论和创作,成就尤为突出。他的《诗词杂话》、《七言律髓》、《七言绝句作法举隅》是长期研究的结晶,不仅对自唐代到清代各家诗作了精选并分成门类进行比较研究,归纳出其特征、特点,而且也对我国历代诗话、词话作了精辟的阐发,从理论上充实了我国古典文字理论宝库。

冯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不但知之渊博,而且能诗善文,尤擅长作七言格律诗。他一生创作的诗词近千首,大都收集在《自然室诗稿》里。冯先生的诗词凝炼地记述了他一生中主要的经历,好像一面镜子,生动、形象地反映了冯先生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,蕴藏着希望、进取和追求。

冯先生诗词的艺术成就也很卓越。冯先生作诗填词,从不学一人,从不宗一派,上起《诗经》,下及晚清,无所不学,兼容并蓄,自成一体。他在《自题诗集》中说:“转益多师是汝师,杜陵心法不吾欺。中兼汉魏包唐宋,上溯洪荒下近兹。”陈柱尊曾说冯先生的诗“本得于乾坤之狷气”,“能以学问涵养勉至于中”。此说至为中肯。冯先生的诗,语似平淡,但情味深挚;字似寻常,但意境深邃。他在《题吕方子诗存》中说:“年来我论诗,避直取曲邃。景是眼前景,字是寻常字。及其写之出,迥异常人意。深入如螺丝,层层发其秘。却又非艰深,故以文浅易。所以人读之,每有味外味。”

冯先生在人品修养上也堪为一代宗师。他在自传中说:“遇人接物,一任直率,不翕翕然热,唯期淡而可久。然而公私之辨甚严。私事重情,公事则任法。”冯先生淡泊名利,待人任事,起居饮食,皆有节度,决不任性妄为。在他坎坷的经历及横溢的才气中,处处显露出“禅心剑胆相思骨”和富贵不能淫、威武不能屈的秉性以及热爱、忠诚于事业的献身精神。

冯先生有着刚正的民族气节和深厚的民族感情。他在无锡国专任教期间,适值日寇大举侵略中国。在国难当头之时,冯先生写下了不少诗篇,一面鼓舞人们抗击日寇侵略的斗志,一面无情鞭挞日寇的滔天罪行。更为可贵的是他不顾个人安危,协助唐文治校长把无锡国专从沦陷区无锡转辗搬迁到武汉、长沙、桂林、蒙山、昭平、北流。当迁校到桂林时,唐文治先生因病返沪医治而委托他代理校长职务时,他不违师命,全身心投入,历尽千辛万苦,八方募捐借款,解决师生吃住问题。在抗战期间,冯先生先后死去三个儿女。为了解决师生的吃住问题,冯先生动员全家搬空房子让出给师生办学住,把家里的粮食拿出给师生解决断炊之困难。

为了纪念冯先生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整理出版了冯先生的《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》,朱东润卧在病榻上为书名题签;梁漱溟兴致勃勃地谈了他与冯先生的关系,嘱托我们整理成《我与冯振先生》;周振甫为该书写了《后记》;冯其庸在百忙中热情地撰写了《怀念我的老师冯振心先生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